在美麗的長江之濱,有這樣一家優秀的企業,它孕育了一群意氣風發的80后“少年們”,這些“少年們”滿腔熱血、斗志昂揚,用使命和擔當詮釋著奮發與拼搏,他們在大疫面前顯擔當,他們在困難面前不退縮,他們在機遇面前往前沖。
一、抗疫紓困,擔當有為的基金人
“老公,你快回家,感覺寶寶要出來了?!彪S著妻子的電話聲響起,此刻還奮斗在抗疫一線的謝維只好與社區人員溝通,請求他們陪同妻子前往醫院待產。
謝維,是同富(恒泰)公司一名80后年輕干部,他是公司基金管理的責任領導,同時也是一位新生寶寶的父親。疫情期間,在家人的支持下,他主動深入基層一線參與抗擊疫情,入戶走訪、蹲守卡點,細致入微的做好每項防控工作。在換休之余,他擠出時間,他帶領基金部團隊,主動與已投項目負責人進行深度溝通,并多次與政府機構、金融機構等單位對接,爭取政策、洽談合作,全力以赴幫助項目復工復產,用實際行動踐行了一名基金人的擔當與責任。
自3月17日以來,他通過線上溝通,線下調研,及時了解企業疫期復工復產狀況和相關訴求,積極帶領公司引導基金管理團隊幫助企業抗“疫”紓困,其中,重點對近期投貸聯動項目進行了篩選,梳理出擬支持項目53個,計劃投資12.4億元,切實用好用足引導基金支持宜昌實體經濟攻克難關。
二、投資助力,奮力奔跑的項目隊長
“直接放我的手機號碼,為有需求的企業24小時提供緊急情況的咨詢與辦理”。復工以來,顏陳龍無暇照顧自己不滿一歲的孩子,便將全部精力投入到了工作中。為充分發揮國華基金支持企業復工復產的效用,方便企業隨時咨詢基金申請事宜,他將自己的手機號碼公開為基金申請工作的聯系號碼,為企業提供24小時咨詢服務。繁忙的項目投資工作任務把他的一天塞的滿滿當當,每天清晨六點起床、凌晨一兩點回家,雖然早已形成了習慣,但背后的憔悴與疲憊也許只有他自己知道。
2018年9月,為更深入地向市場化基金管理公司轉型,同富公司成立了自己的項目投資團隊,從單一的母基金管理試水市場化子基金對項目的直接投資與管理。顏陳龍作為該團隊中的“第一員工”,主動前往高宜學習項目投資方法與流程,通過系統學習與融合,搭建了新公司項目投資流程。他帶領公司兩個最年輕小伙子跑遍過祖國大江南北,廣泛收集項目信息、開展項目調研,促成了一批項目順利簽訂合作協議。疫情期間,國華基金通過優化投資流程,完成了一批又一批的項目投資決策,高質高效推動鴻陽、益通等多個項目落地,國華基金已成為推動宜昌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力量。
在領導和同事眼里,顏陳龍是每天最晚離開公司的“工作狂”,他是在投資路上奮力奔跑的項目隊長,也正是一個個像他一樣的投資人日夜付出,才能取得如今優異的成績,他們是公司項目投資的青春力量。
三、數據賦能,照進現實的圓夢人
“有信心,一定可以做好。”屈偉不止一次這樣說到。自加入集團大數據產業專班以來,數不清每日在市大數據管理局、公司、大數據產業園三地來回奔跑的次數,每個星期400多公里的車程記載了同富(恒泰)公司總經理助理屈偉的漫漫大數據圓夢路。
大數據產業園作為公司新業務,正處于起步階段。屈偉自駐點市大數據管理局辦公兩個多月以來,他幾乎把自己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大數據產業園的建設上,每天思索著如何更好的完成大數據產業園L樓整改、如何將“智能服務企業”與“數據賦能運營”相結合等發展問題,他不是在大數據產業園的工地上面監工L樓的整改情況,就是在與大數據專班人員探討產業園的設計、招商、物業等方案情況。他每日奔波忙碌,很少有時間去陪陪他年近90歲的老奶奶和他不滿一歲的女兒。
謝維、顏陳龍、屈偉等等還有很多像他們一樣的80后“少年們”,無數個動人的場面無法一一枚舉,無數個日夜的堅守無法一一言表,他們是同富(恒泰)公司的“排頭兵”,他們在引導基金、項目投資、大數據產業園業務的跑道上沖鋒向前,他們沉下身子、耐下性子、挑起擔子、干出樣子,他們呼吁著,人生苦短,怎能虛度光陰?奔跑的80后“少年們”將在國投集團未來的五年規劃中奉獻青春譜寫華章,助力宜昌高質量發展。
(作者:李幸)